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5 20:50:00
一起因意外伐木事故引发的重大人身损害纠纷,在河南省栾川县司法局栾川司法所五天三轮的昼夜攻坚下圆满化解。面对情绪激烈对抗、赔偿诉求悬殊的复杂局面,栾川司法所以“法律准绳+情感纽带+律师解惑”多角度工作法破局,成功避免民转刑风险,为基层治理“枫桥经验”再添生动注脚。
案件事实
5月初,栾川乡某村村民乙邀发小甲共同进山伐木种植药材,因油锯噪音掩盖滚落木桩声响,致甲当场身亡、乙重伤送医。痛失顶梁柱的甲家属将棺材抬至乙家讨说法,双方就120万元与20万元的赔偿诉求僵持不下,围观村民逾百人,矛盾一触即发。
高效调解
受理纠纷后,栾川司法所立即启动重大纠纷应急机制,打出调解组合拳,联合派出所、村委会组建10人专班,3小时内完成现场封控、遗体转移、人员疏散,为调解开辟独立空间。调解过程中,工作专班采取“法理情”多角度调解策略:法律专班比对《民法典》与林业安全规范,明确“双方未尽安全义务”责任划分;核算组参照2025年农村人均收入标准,框定42.3万元赔偿区间;接着调解员又展开情感疏导,通过梳理双方当事人三十年交往史,引导死者亲属甲某动情回忆:“他俩是从小玩到大的,是最好的兄弟”。
调解结果
经连续几天调解,最终村支部书记以个人信用担保,促成40万元分期支付方案,并现场发动乙家多位亲属筹资,筹得20万元纾困金,乡法律顾问对协议签署过程进行现场见证,重点核查协议条款的合法性与公平性,为后续协议履行提供双重保障。
5月5日,随着40万元赔偿款全额到账,这场牵动全村的纠纷实现“案结事了”:甲家属依约移棺并公开谅解,乙家对其家属致歉;司法所建立“双周回访”机制,跟踪两户心理重建及款项履行。
案例点评
“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用法治框架兜住人性温度。” 从停棺对峙到握手言和,这场调解实践,既丈量出基层法治建设的坚实步伐,也印证着“远亲不如近邻”的永恒价值。在伏牛山深处,更多“法理情交融”的调解故事,正为乡村振兴注入和谐底色。(王博地)
【编辑 滢滢】
2025-05-25 20:50:00
2025-05-24 18:42:00
银行取钱新规,全国已开始执行,以后死者的存款不再受银行的气!
2025-05-24 10:22:00
从50平米仓库到千万产值 四名返乡青年在拼多多擦亮抚州竹笋“好特产”招牌
2025-05-23 10:28:00
2025-05-22 18:07:0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2025-05-25
2025-05-25
2025-05-25
2025-05-25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走基层活动带领威信市民科学健身
2025-05-25
2025-05-25
2025-05-25
2025-05-25
2025-05-25
2025-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