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文章网 手机版
中国 亿元 美国 万元 企业 公司 关税 项目 文化 记者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公发筑路 畅行陇原·礼遇榜样|刘高胜:九年凿通五座隧道 青春在岩壁深处发光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张彪

  在卓合高速二期店子隧道的轰鸣声中,29岁的刘高胜裹着防护口罩,目光紧盯喷浆作业的泥浆轨迹。作为甘肃公发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的隧道现场负责人,这位从业9年的工程师正经历着职业生涯的第五座隧道开凿。

  跟随由中国甘肃网联合甘肃公发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推出的“百年品质公发路 畅行陇原筑通途”甘肃公发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精品工程主题宣传活动,让我们一起认识扎根项目一线,历练技能本领,不负青春年华的公发人刘高胜。

  从校园到岩壁

  2017年,刘高胜背着行囊走进陇南两当的群山。果老隧道项目现场,光线昏暗的洞内、嘈杂的机械声、四面环山的孤寂,让这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些无所适从。“书本知识是框架,现场的每一块岩石都在教我重新理解‘安全’二字。”他回忆道。

  师傅的言传身教成为他职业的起点。“隧道施工,安全是底线,规范是生命。”这句叮嘱,他记了整整9年。

  光与成长的隐喻

  2018年12月,果老隧道贯通。当第一缕阳光刺破黑暗,刘高胜站在贯通面处,手掌抚过湿润的岩壁——那是他参建的第一座隧道。“第一次贯通时,激动得手抖;后来几次,心态更稳了。”他笑道:“可能这就是成长吧。”

  从王格尔塘隧道的富水浅埋段,到店子隧道的软岩变形难题,刘高胜逐渐从“跟着学”变成“带着干”。他带领团队应用新技术预警隐患,将“安全落到细处,质量贯穿全程”的信念刻进每一次巡检。

  岩壁下的突围

  在一线摸爬滚打的同时,刘高胜的脑筋始终“转在施工之外”。他和团队研发的“具有起降、定位功能的隧道拱架安装台架”,通过辅助人工安装工字钢,有效节省了人力成本。这一成果近日获得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微创新”认定。

  “隧道里没有白昼,只有洞口的微光。”刘高胜说,“但当我们把一个个技术难题啃下来,那束光就真的照进了现实。”

  如今,作为店子隧道现场负责人,他每天数次进洞巡查,从喷浆面到掘进台,每个细节都不放过。“品质工程不是口号,是每一次规范操作、每一次提前预判的积累。”

  青春在岩壁深处延续

  9年,5座隧道,从青涩新人到技术骨干,刘高胜的青春与岩石为伴。当被问及未来,他望向洞外绵延的山脉:“希望继续在热爱的岗位上,凿出更多通途,让天堑变坦途。”

  岩壁深处,机器的轰鸣仍在继续。而刘高胜的故事,正随着隧道的延伸,写进人生的青春华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