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5 08:48:00
日前,江苏无锡一家违规销售“一元小彩票”的文具店被当地检察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令未成年人着迷的“一元小彩票”背后隐藏着风险。
2023年6月,本报曾报道《警惕“一元小彩票”风靡中小学校园》,报道指出,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多起未成年人盗窃、聚众斗殴等刑事案件中,发现部分涉案未成年人沉迷购买“一元小彩票”,个别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现实中,“小彩票”带来的危害不可小觑。其似为无害游戏,实则暗藏赌博陷阱,引诱少年儿童进行冲动性消费以及沉溺性购买,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与价值取向被侵蚀。
笔者梳理发现,“小彩票”危害远非表面娱乐那么简单,而是暗藏三重隐性陷阱。
第一,一元门槛看似微不足道,却极大降低未成年人的尝试成本。这种即时开奖的博彩机制,会激活大脑奖赏回路,促使多巴胺大量分泌,产生强烈的即时快感,极易形成行为成瘾。
第二,商家通过人为控制中奖概率,将危险奖品设为极难获取的“特等奖”,利用“稀缺效应”刺激未成年人持续投入。这种设计本质是对赌博心理的商业化利用:儿童在“差一点就赢”的错觉中逐渐形成投机心态,将成功等同于运气而非努力。
第三,“小彩票”兑换的奖品多为三无产品,其危害从心理蔓延至生理。例如,电击棍瞬间电压远超安全标准,可对心脏病儿童造成致命风险;含软色情、暴力元素的卡牌直接侵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更隐蔽的是,这些劣质奖品通过“奖品绑定”进一步强化赌博循环。
为厘清“一元小彩票”的性质和处罚依据,2024年3月,惠山区人民检察院邀请行政部门及法学专家、律师代表等,就“一元小彩票”的危害性进行论证。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文具店销售的“一元小彩票”违反《彩票管理条例》及《彩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相关规定,具有博彩性质;且文具店向未成年人销售的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损害未成年人公共利益。
令人欣喜的是,惠山区人民检察院的精准出击与机制创新,为此类乱象治理描绘出崭新路径。比如,对涉事商家予以罚款、责令道歉退款等一系列组合重拳,使其付出违法代价,彰显司法威慑。此外,该院推动多部门联签协作机制,以数字化监控与定期回访织就动态监督之网。开发法治互动游戏、举办检察开放日等举措。
唯有撕开“无害娱乐”的伪装,才能让校园重归清朗,以此守护孩子不被“廉价诱惑”透支未来。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08-15 08:48:00
鲁班工坊点亮上合组织国家青年成长之路 —— 埃及“小明”津门求学记
2025-08-14 14:43:00
2025-08-13 09:28:00
娄底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巡回检察组对双峰县司法局开展交叉巡回检察
2025-08-09 13:03:00
员工一个月加班近160小时被通报表扬,这种“加班红榜”要不得!
2025-08-08 17:42:0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2025-08-15
2025-08-15
2025-08-15
2025-08-14
2025-08-14
2025-08-14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歌曲|再访鲁艺,那些嘹亮的抗战歌曲从这里唱响
2025-08-14
2025-08-14
2025-08-14
【地方食闻】从“一月鲜”到“全年甜”:浙江台州路桥小稠枇杷的共富密码
202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