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文章网 手机版
中国 亿元 美国 万元 企业 公司 关税 项目 文化 记者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城里娃假期实践助成长——暑假生活观察(下)

8月8日,石家庄市东风西路小学曹火星中队开展红色研学。石家庄市东风西路小学供图

暑假不仅是一段休息的时间,更是一个独特而珍贵的成长契机。如何给青少年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开展红色研学、参加体育夏令营、参观科技展……这个暑假,城里娃的暑假像场嘉年华,在兴趣探索、社交互动与家庭陪伴中成长。

红色足迹,浸润童心

“站在曹火星先生创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旧址前,听着抗战故事,我才真正明白‘红色’这两个字的分量。”8月10日,石家庄市东风西路小学曹火星中队队员朱沛霖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就在前两天,他在3名老师的带领下和曹火星中队的9名队员开启了一场红色研学之旅。

队员们先后参观了涞水县山南村红色教育基地和北京市房山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革命歌曲纪念馆。

在山南村,队员们参观了革命旧址。“那时候条件艰苦,曹火星白天和村民一起种地、送情报,晚上借着灯光写歌。”队员们认真倾听讲解员的讲解。在革命歌曲纪念馆,队员们一起哼唱那些振奋人心的红色歌曲。

队员邢新璐说:“听这些歌曲就像听长辈讲过去的故事,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曹火星中队这段踏访红色足迹的经历,像一颗种子,在队员们心里种下了对历史的敬畏、对信仰的认同。

为引导少先队员传承红色基因,石家庄市东风西路小学少工委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为契机,广泛开展英雄中队创建活动。

目前,英雄中队的队伍正不断壮大,从去年的6个发展到如今的近40个。

“课外红色活动是课堂德育的有益补充,学生通过品读红色故事、丈量红色热土,能更理解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迸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石家庄市东风西路小学校长王华表示。

从触摸历史到讲解历史,暑假里,孩子们变身成红色教育基地的“小小讲解员”把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里,身着校服、佩戴红领巾的小讲解员苏沛霖精神饱满地向参观人员讲述英雄先烈的感人事迹。

这是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联合河北省爱心公益协会共同策划的“我是小八路”红领巾志愿讲解员活动。

苏沛霖是石家庄市中山路小学学生,这是她第二年参加红领巾志愿讲解活动。

“通过两周的专业培训,我们系统学习了党史知识、讲解技巧及礼仪规范,也通过讲解更加深入地了解这段红色历史。”苏沛霖说。

据了解,今年暑假来自多所中小学的100余名少先队员报名参与。未来,该活动还将作为陵园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在每周六日固定开展。

动感一夏,活力无限

“手臂伸平、脚尖冲前、目视前方”……8月14日,在保定市竞秀区范晔体操运动馆里,教练员毛绍莹一边喊话鼓励,一边纠正小学员的动作,孩子们红扑扑的小脸上都挂着汗珠。

10岁的庞文清在这里练习跳马和自由操已经有两年多了,这个暑假她几乎每天定时“打卡”体操馆。

“我喜欢体操,跟着教练学了很多体操动作。通过练习我跑得快了,跳得更高了,在同学们面前说话声音都大了。”庞文清说。

暑期体育培训火爆,背后是家长对体育认知的转变。过去,不少人把运动当作课余消遣,如今却将其视为孩子成长的必修课。从单纯追求锻炼身体,到关注技能培养、习惯养成、心理塑造,体育的教育功能被不断挖掘。

在固安县市民活动中心,孩子们在泳池边排成一队,练习蛙泳腿部动作;篮球场上,孩子们围成一圈进行运球基础训练,拍球声此起彼伏;羽毛球和网球场上,孩子们挥拍击球,学习基本技巧……

今年暑期,火热的不仅有体操、篮球、羽毛球、跳绳、游泳等常见项目,桨板、桨板球等新兴体育项目也受到了青少年欢迎。

上板,或坐或站,保持平衡,桨叶入水,划水,回桨……7月15日,在石家庄乐享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训练基地,吕一鸣在教练指导下练习划桨板,挥桨划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吕一鸣今年12岁,他从去年起喜欢上了桨板运动。“一个人,一只桨,一块板,站上去,就能像哥伦布一样发现新大陆,太好玩了。”吕一鸣说,这个暑假他还拿到了全国桨板运动水平二级证书。

“这个暑假我们做了三期桨板夏令营,每期都很受学员欢迎。”该公司负责人杨俊刚介绍。

采访过程中,许多家长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体育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教会孩子坚持、合作与抗挫折,这些都是成长的基本素养。

科技探秘,启迪智慧

极限科学实验秀、科技绘画展、科技创意小制作、航模比赛……8月6日,保定市莲池区举办第二届中小学生科技节暨中小学生航空航天展。

此次展览吸引了2万多名中小学生及家长参与,为孩子们暑假带来了一场趣味十足的科技秀。

“这次参观,不仅让我近距离接触到了前沿科技,感受到了科技的无穷魅力和强大力量,更激发了我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无限遐想。”保定市河北小学四年级学生黄骜然说。

近年来,保定市莲池区通过构建科学教育新生态,深度推进馆校融合,联动12家场馆与7所高校实验室,打造博物馆文明对话+实验室科研体验双轨模式,运用裸眼3D等技术开发沉浸课程,年惠及师生一万余人。

在威县,孩子们体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科技启蒙之旅。

8月7日,当飞机从头顶掠过,孩子们的欢呼声瞬间点燃了威县机场的上空。

这是由威县县委宣传部、县妇联、团县委、县教育局联合组织的一场航空科普主题研学活动。

在航空知识课堂上,从古代孔明灯到现代无人机,从螺旋桨到喷气引擎,孩子们在趣味讲解中探索飞行的奥秘;在飞行表演环节,特技飞行员驾驶飞机上演空中翻转、编队飞行,惊险刺激的表演让孩子们目不暇接;在航空模型制作环节,孩子们亲手组装橡筋动力飞机模型,体验从图纸到飞翔的成就感。

“我长大想当飞行员!”活动结束时,一位小男孩举着亲手制作的模型说。

为了让孩子们过个科技范儿十足的暑假,威县还举办了为期5天的科创实践体验活动,孩子们体验编程思维、教育机器人、无人机等多个项目。

暑假里,各地的高科技场馆也成为孩子们暑假“充电”的场所。

邯郸市邯山区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变身青少年科技乐园。这座冀南规模最大的AI教育综合科技馆,日均吸引800余名青少年涌入。无人机竞速呼啸、机甲对战火花四溅,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直面科技脉动。

在衡水市冀州区科技馆,孩子们尽情体验融合了互动展览、动手实验与球幕电影的科技实践活动。

丰富多彩的暑假活动,不仅填满了城市孩子的假期时光,更滋养着他们的心灵。(河北日报记者 陈华)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