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3 10:40:00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1942年元旦这天,《晋察冀日报》刊登了一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歌中塑造了一名成功将日军引入我军包围圈,最后英勇牺牲的少年英雄形象“王二小”。
“王二小”的原型是闫富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抗日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年仅13岁。王二小牺牲后,他的儿时伙伴、战友史林山多年来一直为他守墓,义务传颂着王二小的故事。
在央视《开学一课》讲述王二小故事的史林山老人 图源:央广网
王二小就是要把危险留给自己
把安全让给他人
即使已年逾九旬,但对于史林山老人来说,13岁的王二小还是自己心中无比熟悉、亲近的好“二哥”。在史林山的回忆中,王二小原名是闫富华,因为在家中排行老二,所以村里人都叫他“二小”,而自己因为跟王二小格外亲近,就叫他“二哥”,王二小则叫他“五祥”。他们平时总一起放牛,也一起为村里站岗放哨,对陌生路人查看“路条”。
在史林山心中,王二小不仅是村支部任命的儿童团团长,也是他们所有孩子心中的“孩子王”,乐于助人,又重情重义。当时,王二小家住在山里一个相对隐蔽的地方,所以晋察冀日报社的印刷厂、编辑部和电台都设在王二小家,编辑们也都他的家里办公。
编辑部里有个和他们年龄相仿的小战士名叫苏生,苏生常常要上山去给受伤的战友送饭,王二小知道后,怕苏生道路不熟,出现意外,就决定自己去替他给隐蔽在山洞里的伤员送饭。那个时候,日寇经常进山扫荡,去山上送饭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但王二小就是要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他人。后来,苏生还是在一次送饭的路上被日军杀害了。苏生牺牲后,王二小还专门带着史林山一起去扫墓。
1942年,河北省平山县滚龙沟村晋察冀日报社的编辑、记者合影 图源:中国档案报
只要我活着,就要为王二小守墓因为,我的生命是他给的……“我自从来到滚龙沟村不久就成了孤儿,‘二哥’对我最亲,就像亲哥哥一样一直照顾着我,他的牺牲,是一件让我无法接受的事实。总感觉刚才我们还在一起放牛,怎么转眼就会……怎么会不见了呢……”尽管已经过去了八十多年,但“二小”牺牲的那一天,在史林山的记忆中依然历历在目。1941年9月16日,史林山和王二小吃过早饭后,一起到位于村后半山腰的路口,一边放牛,一边放哨。大概上午10点多钟,王二小发现设在另一个山顶的“信号树”被放倒,马上叫史林山去报社送信,还专门叮嘱史林山报完信就不要再回来了,说自己要先把牛赶到山沟里,以免被敌人抢走,还要再观察一下敌人的动向。等史林山飞速跑到位于半山腰的王二小家中把消息报告给了编辑部的同志,再跑回站岗放哨的地方后,却发现王二小已经不见了踪影。史林山顿感不妙,开始满山寻找,最终,在3个小时后,他才看到王二小被日寇胁迫着前去带路了。
1987年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王二小》课文插图
史林山回忆说:“当时我就隐蔽在一个小山洞里观察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二哥被日寇左右夹击着给他们带路,身后还有一个日军用刺刀抵着他的后背往前走。看上去二哥非常镇静,并不惊慌,他带着日寇从一个山头转向一个山坳,再从一个山坳爬向另一个山头,他到底想干什么呢?后来,我才恍然大悟,他是在故意拖延时间,好让我们的八路军有更多时间隐蔽机器和转移。就在这时,我看到二哥带着敌人向二道泉方向走去,我知道那边是悬崖,也是我们一处电台的所在之地,附近就埋伏着我军的游击武装梯队。到达二道泉山顶时,日寇发现前面已无路可走,就在这一刹那,二哥忽然转身抱住一个日军的大腿,当时我的心里‘咯噔’一下,瞬间明白了他这是要和敌人一起跳崖,同归于尽啊!可是他毕竟才13岁,一下没能抱动敌人,就被身后的敌人用刺刀挑下了悬崖。我当时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却不敢放声哭,也不敢大声喊,我……我……”史林山讲到此处,泪水奔涌而出。
南滚龙沟村二道泉的悬崖边王二小 雕塑 图源:石家庄日报
其实,当时王二小已经成功地把敌人引入了我军的埋伏圈。一时间,枪弹齐发,杀声震天。由于我军居高临下,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几乎把敌人消灭干净。当史林山和附近的八路军、乡亲们100余人在山下找到王二小时,他的鲜血已经染红了身旁的石头和溪水。当天晚上,人们用木耙将王二小的遗体从山谷里抬出,埋葬在一个树坑里。“那天晚上我在现场,没有棺材,在他身上盖了一片木片。”史林山后来回忆。王二小遇害的一幕深深刺痛了史林山。为此,他承诺一生为救命恩人王二小守墓,为前来瞻仰的人们讲述王二小的英雄故事。史林山说:“只要我活着,就要为王二小守墓,就要为人们讲述他的故事。因为,我的生命是他给的……”史林山在王二小墓碑前 图源:中国档案报
二小姓“闫”
为什么改为姓“王”?
王二小牺牲五六天后,西北战地服务团武装宣传队的方冰从《晋察冀日报》得知消息,来到滚龙沟村向史林山了解王二小的事迹,深受感动,和曲作家李劫夫一同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1942年,《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上刊登的《歌唱二小》 图源:中国档案报
1942年元旦前夕,新华电台的一位姓郑的同志把这首歌曲教给了包括史林山在内的滚龙沟的孩子们。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史林山回忆说:“当郑叔叔教我们唱到这一句歌词时,我们都不干了,大家含着眼泪质问他二小姓‘闫’,为什么改为姓‘王’啊?郑叔叔反问我们道,二小是不是你们的‘孩子王’,他是不是叫‘二小’啊?我们这才明白歌词的意思。所以,当时我们唱这首歌时是在‘那放牛的孩子王’处停顿一下再唱‘二小’的。郑叔叔还对我们说,咱们滚龙沟村为抗战牺牲的老少爷们儿共有七八十位,张、王、李、赵,不可能给每一位牺牲的人写一首歌,‘王’又是一个大的姓氏,所以,‘王二小’也可以理解为一个群体和一种精神,一种英勇无畏、为国牺牲的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听到这些后,我们进一步理解了歌词的内容,学习起来就快多了。”
史林山还记得,当年与自己一起唱歌的16个儿童团团员,抗战胜利后只剩下9人。
1940年河北唐县“四四儿童节”儿童团检阅大会 摄影:赵烈 图源: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
史林山提到,近年来有多地“争抢”“王二小”的情况,有的说是阜平县人,有的说是涞源县人,但无论有多少个“王二小”,都是革命战争时代的英雄形象,都是全中国的骄傲。“王二小”是留给世人的一笔精神财富,各地的“王二小”都是勇敢的小英雄,他是一个时代的标志。
史林山表示,他会继续向大家传诵王二小的事迹,让大家学习这种精神,让这首歌谣越唱越远。
编辑 | 杨婧轩
责编 | 赵宁宁
主编 | 杨公元监审 | 杨 巍来源 | 农视网综合中国档案报、雷锋杂志少先号、央广网、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等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13岁牺牲的童年伙伴守墓83年,九旬老人:我的生命是他给的……
2025-09-03 10:40:00
2025-08-20 09:47:00
2025-07-21 22:07:00
2025-07-21 20:20:00
2025-07-16 09:39:0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2025-09-04
洗发水哪个牌子最好用最安全?防脱发产品排行榜前十名!草本防脱
2025-09-03
为13岁牺牲的童年伙伴守墓83年,九旬老人:我的生命是他给的……
2025-09-03
2025-09-03
2025 HarmonyOS创新赛线上解读会成功举办 助力开发者把握生态机遇
2025-09-03
【立方招采通】南阳公交集团电动公交车电池更换项目招标/河南科技大学二附院医疗器械项目招标
2025-09-02
2025-09-02
2025-09-02
2025-09-02
202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