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文章网 手机版
中国 美国 亿元 关税 万元 公司 企业 项目 同比增长 政策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东湖评论:体重这件“小事”何以成国家关注的“大事”

今年4月,全国爱卫会发布消息,将“健康体重管理”等三项行动纳入健康中国专项行动。行动围绕既定目标,提出两个方面共8条主要措施,明确到2030年,要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人群超重肥胖上升趋势初步减缓,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等目标。

研究表明,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坚持预防为主的策略,有助于推动慢性病防控的关口前移。

“不减肥,徒伤悲”“减肥十年功,吃胖三分钟”“每逢佳节胖三斤,仔细一看是公斤”……这些关于体重管理的调侃话语,自带热搜“体质”,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这些看似轻松的顽梗,直观地反映出自律与惰性在体重管理问题上的激烈博弈。而那一句句纾解焦虑的自嘲,恰恰从侧面折射出体重管理的严肃性。

对个人而言,体重失控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外观。正如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雷海潮所介绍的,当前危害中国老百姓健康的首要因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很多致病因素与每个人的行为生活方式、饮食和体育锻炼都密切相关,体重异常便是其中关键一环。

在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个人“超重”问题背后,实则是社会难以承受之重。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2018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34.3%和16.4%,青少年肥胖率更是逐年递增。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慢性病死亡人数占居民总死亡人数的比例超过80%。尽管近年来国民健康水平总体提升显著,但从长远来看,慢性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有效控制率低等特点,不仅严重损害居民生活质量,还带来了巨大的医疗支出负担,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正因如此,体重管理绝非可以“轻拿轻放”的小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从以“治已病”为中心向以“治未病”为中心转变,突出关口前移、预防为主。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介绍,将从三个方面推进工作,包括持续做好相关知识宣传,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为民众提供良好的专业咨询环境和平台等。众所周知,体重管理之难,不在于一时的行动,而在于长期的坚持,它贯穿了一个人的全生命周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小事做起,健康中国这项系统工程,也需要从体重管理这样的“小切口”出发,日拱一卒、不舍寸功地撬动改变。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在体重管理上就得“斤斤计较”。如今,国家再次发出号召,我们每个人都应积极响应。“体重管理年”不仅是一项政策,更是一场全民健康觉醒运动。从政府到社区,从家庭到个人,每个环节的联动都将汇聚成慢性病防控的强大合力。当健康选择成为社会主流,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从“治病”到“防病”的转变,为健康中国注入持久活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喻天棋(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花楼水塔街道)

责编:袁莉莉

相关文章